管理體系: ISO9000 | ISO9001 | IATF16949 | ISO14000 | ISO14001 | ISO13485 | ISO22000 | SA8000 | OHSAS18000 | QC080000 | AS9100 | ISO27000 | TL9000 | ISO17025
浙江地區: 金華 | 臺州 湖北地區: 武漢 江西地區: 南昌 | 吉安 福建地區: 福州 | 廈門 | 泉州 廣東地區: 深圳 | 佛山
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方法——引言(1)
任何事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但總結起來,大體可分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監督上有缺陷這三個方面。
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方法——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的危險因素(2)
據調查,在所有傷害事故中,包含有物質條件不安全狀態因素的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80%~90%。物質條件的好壞,操作對象的機器、設備、物料、環境是否安全可靠與事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設備安全可靠有自動保險或防護裝置,即使操作者出現錯誤,也不會發生事故;反之,如果操作對象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很差,如車床卡盤的夾緊力未達到設計要求或卡盤材質不好,或普通容器作為壓力容器使用,即使操作者不發生錯誤操作,也可能發生事故。物質條件的不安全狀態,除了機器、設備外,作為處理對象的物料也存在著危險性,如生產系統中使用的危險物品,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等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危險因素,它們都是發生事故的物質基礎。
物的不安全狀態導致事故的原因大體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1.設施、設備、工具、附件的結構不合理,強度不夠,材質不符合設計要求,圖方便,求節約,偷工減料,圖快求省等。哪一工廠的料槽,本該安裝三只腳,施工方圖方便,只裝了兩只腳,還有一只腳省略不裝,而將其直接靠在操作臺的橫梁上,結果是料槽受力不均傾倒,壓壞了操作臺。某廠把不防腐的閥門用在強酸崗位上。還有一家廠的計量槽被真空吸癟移位,究其原因,制作者把板壁的厚度減少了20mm,要求安裝的加強筋也省略不用,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2.設施、設備、工具、附件的設計、安裝、調整不良等。如有一家廠用同一根管道,用三通分隔多頭輸送好幾種物料,由于三通閥門未關好,該送的物料送到了不該送的地方。某廠將好幾只反應鍋的放空管和中控分析室的放空管連在一起,造成易燃氣體進入中控分析室爆然,硫化氫氣體進入清洗合格后的鍋內,入鍋修理人員中毒。有一家廠熱水深化池上不安裝防護欄,在設計安裝時都忽略了此安全因素,造成操作工滑入池內燙傷。
3.缺少安全裝置和防護設施,或者安全裝置和防護設施有缺陷。如車輛的剎車、音響信號裝置,電器設備的漏電保護器,鍋爐的安全閥、液位計、電流表、電壓表、溫度計、警燈、警鈴、止逆閥、壓力表,壓力容器的安全閥、爆破片、壓力表(包括放空、下排)等;危險區域(崗位)無警戒設施或警戒設施有缺陷,或警戒區不明、無警示警告標志、無防護裝置,易燃易爆區域無禁火禁煙標志,工作崗位洞無蓋,軸無套,輪無罩,臺無欄等。如某公司的鹽酸重氮鍋無蓋,操作工滑入鍋內死亡;施工用電未安裝漏電保護器,電纜破損處漏電,工人觸電身亡;易燃易爆區域無禁火煙標志,作業人員點火抽煙,易燃氣體爆燃將其燒傷等。
4.缺乏個人防護用品、用具,如工作服、手套、護目鏡、護面罩、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帶等不配備或配備不全,或者防護用品、用具有缺陷。如強酸崗位的操作工未戴護目鏡,作業時被突然噴出的物料燙傷眼睛;有毒有害崗位備用防毒面罩、面具失效,泄漏搶救時中毒;進入施工場地未戴安全帽,被墜物砸傷等。
5.生產施工場所通風不良,光線不足,氣味重,衛生差,場地狹窄,環境惡劣,工況條件差等導致事故的發生。如某廠合成車間,操作工因天氣熱、氣味重,間歇性突擊投料,造成鍋內物料反應過快溢料。
6.對設備性能、物料的特性不熟悉、不了解,操作處理不當。如某廠用塑料管輸送80℃的熱水,管道軟化滑脫,熱水噴出,傷人又損物。還有一家公司將需在室溫30℃以下存放的易燃物料6-硝基-2-氯甲苯,放在蒸氣管旁邊的高溫崗位上,造成發熱自燃,釀成火災事故。還有把不防腐的材料用到腐蝕性極強的強酸、強堿崗位,造成傷害等等。
7.老設備做新產品,對設備的安全性能未作重新評估。如某廠在有易燃氣體的崗位上使用低壓燈泡時,引起爆燃,操作工被燙傷。老設備在生產原產品時,安全條件是具備的,但在生產新產品時,卻不具備新的安全條件。
8.設備腐蝕或自然老化,維修、更換不及時,帶病作業,或長期運轉,疲勞作業等。如槽底突然脫落,輸送管道泄漏,旋轉電機爆裂,起吊鋼索斷裂等等發生的事故。
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方法——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因素(3)
凡事靠人去做,產品開發、項目設施、設備制造安裝、規章制度制訂、技術改造、崗位作業等等的安全因素都要人去把關。人開發產品、制造機器、操縱機器,人與機器的能量有序配合就不會發生事故,但人如果發生不安全行為(三違現象),就會引起系統的能量逸散,再好的設備、再完善可靠的安全裝置也可能會造成事故的發生。據統計,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所造成的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85%以上。
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表現有:
1.忽視安全操作規程。如無操作規程,操作無依據,或沒有安全指令,有規不依,有章不循。如某化工廠的環氧反應鍋,按要求生產,崗位上應備有氮氣,以防溫度壓力過高時置換用,但該崗位卻沒有準備氮氣,待需置換時,手忙腳亂再去領,時間已來不及了,以至反應鍋爆炸。再如不按安全的速度進行操作,作業人員偷懶圖方便,某廠中間體車間,離下班只有20分鐘了,而所需投放的物料,按正常工藝還需2個小時,操作工為趕下班時間,將需要在2個小時投放的料,在20分鐘內投完了,結果造成鍋內物料劇烈反應,沖開鍋蓋沖向大氣,污染了周圍環境,引起了周邊農戶的集體上告。還有人為地使安全裝置失靈失效,如操作臺、溶化池有防護欄不攔、洞有蓋不蓋、漏電保護器不用,對運轉中的機械裝置進行注油、檢查、修理、焊接、清掃、移動等違規作業;如移動旋轉的排風扇傷指,修理懸在半空中的吊機墜落傷人,起吊的小車被卡用手推扶傷手等等,實際工作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2.違反勞動紀律。崗位職工自律意識差,安全意識淡薄,如在崗位上開開玩笑、打鬧、看小說、玩手機、玩電腦游戲、精神溜號、濫用機電設備或車輛,竄崗、離崗、睡崗,禁煙區吸煙,班前班上喝酒,未經批準違規動火、入槽鍋作業等等,釀成事故。如某廠職工閑談取樂,忘記了操作控制時間,鍋內物料溢出;打廢水睡崗,廢水槽滿出入河,污染環境;打危險化學品時離崗,造成料槽滿出,遇水引起化學燃燒,冒大量黃煙;動火、入罐未辦證,造成火險和中毒等等。
3.誤操作和誤處理。如在運輸、起重、修理、生產時,作業信號不清、警報警示不明;對重物、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錯誤處理;誤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等。如某公司操作工開電燈時誤按調槽開關,入槽作業人員被突然轉動的攪拌槳打傷;誤開料泵燒壞電動機;易燃品放在高溫崗位上自燃;不有在作業中把料管放錯、閥門開錯,物料投錯、計量算錯等等。
4.未做好個人防護。在作業中未使用或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未按要求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上崗作業;如未戴安全帽、護目鏡、口罩面具、膠鞋、防腐手套、防護服(工作服)等造成傷害。
5.物體(物料)擺放不合理。隨意亂放或放置無序,堆垛過高不實、排列不當,物料在儲運、使用過程中傾倒、墜落。如某公司雙氧水和保險粉放在一起,雙氧水滲漏致保險粉發熱燃燒,造成火災;某廠桶裝、袋裝、箱裝的物品堆放不實,壓傷裝卸作業人員等。
6.工藝規范不成熟。未經試制就盲目組織生產,或試制不到位,雖經小試、但未進行中試就組織大批量生產,或明知留有缺陷,利益所趨冒險作業,結果導致事故的發生。如某公司的DMF(二甲基甲酰胺)生產,小試中明知存在著有爆炸的危險,未消除此危險因素,就組織生產,結果導致了爆炸事故的發生。
導致人發生不安全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所發生的不安全行為表現雖然是一樣的,但原因往往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導致人發生不安全行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1.心理方面的原因。如性格暴躁、魯莽、自負、不協作、不合群、懶惰、行動草率,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過分敏感、恐懼、神經質,家庭不和,鄰里糾紛,無故受抱怨、聽罵聲、毆氣、抵觸情緒等。
2.生理方面的原因。如足跛、手疾、近視、耳背、反應遲緩,體力不足、身體不適、帶病上班等。
3.知識方面的原因。如文化水平低、相關知識缺乏、安全意識淡薄、實踐經驗少、不懂業務技術、操作不熟練等。
4.環境方面的原因。如空間不夠、場地狹窄、燈光陰暗、通風不良、工具缺乏,設備不可靠,環境臟亂差,有毒有害氣味重等等,使工人難以按照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面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