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系: ISO9000 | ISO9001 | IATF16949 | ISO14000 | ISO14001 | ISO13485 | ISO22000 | SA8000 | OHSAS18000 | QC080000 | AS9100 | ISO27000 | TL9000 | ISO17025
浙江地區: 金華 | 臺州 湖北地區: 武漢 江西地區: 南昌 | 吉安 福建地區: 福州 | 廈門 | 泉州 廣東地區: 深圳 | 佛山
一、概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逐步提高,各國環境立法的日趨嚴格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市場競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各類組織建立了基于ISO14001標準的環境管理體系,來持續改進自身的環境行為(表現)并向相關方(關注組織環境表現的個人或團體)顯示組織環境管理的信心與綜合能力。自1996年ISO4000系列標準頒布,截止2001年3月底,全球有27500多家企業通過了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認證/注冊,并且這種勢頭有增無減,不少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已經將環境管理體系的標準作為國家進行環境管理的一種手段,制定政策法規予以支持。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方興未艾,世界上不少國家和機構又推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th stardard management system,簡稱OSHSMS),借以規范組織對安全衛生(我國一般也稱為勞動保護)的管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90年代中后期就一直努力使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發展成為ISO標準,在96年5月份組織召開了OSHSMS標準的研討會,來自44個國家及IEC(國際電工委員會)、ILO(國際勞工組織)、WHO(世界衛生組織)等6個世界性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結果雖沒有形成一致意見,但是一些西方國家態度明確支持在本地區繼續實施這一標準。對于各類組織而言,建立并保持一個規范的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最大的益處在于有效有序地進行安全衛生資源的配置管理、降低各種安全事故隱患、確保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促進工作積極性和充分發掘其創新潛力;而從世界貿易的角度,有效避免組織陷入安全衛生方面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增強競爭力。
當前廣受認同的是源于歐洲的OHSAS18000系列標準。
二、OHSAS18000標準
OHSAS是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th assessment series的簡稱,目前出版的正式標準包括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規范》和OHSAS18002《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實施指南》,其中前者提出了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要求,是建立體系和進行認證的依據。
和ISO14001標準相比,OHSAS18001也提出了17個核心的要求,采用同樣的PDCA(策劃-運行-檢查-改進)循環模式。這里面可以看出,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運行的一般過程是:
1、組織建立的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要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提出明確的安全衛生方針
2、為實現方針的要求進行策劃/規劃(確定組織范圍內的不可接受風險、適用于組織的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優先控制不可接受風險的目標及實現目標的管理方案)
3、依照策劃的結果實施(建立組織機構并明確職責、進行人員意識培訓、內外溝通及交流咨詢、建立文件化程序并予以有效控制、規范控制那些可能產生風險的運行與活動、包括對那些潛在的緊急情況建立有效的響應計劃)
4、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并針對出現的事件、事故等采取糾正措施
5、通過最高管理層對體系的評審提出持續改進的方向
三、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重點
雖然ISO14001和OHSAS18001標準有諸多相同之處,而且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際中環境和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也多互相融合,但是從環境管理體系到建立完善的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并不能完全照搬過來,有些細節甚至是完全不同,在操作中應注意它們兩者之間的區別。
1、OHSAS18001控制的方向是“組織的范圍內”。無論活動常規或非常規、設備自供或外供、員工或訪客,范圍所及,無所不包。
2、OHSAS18001 控制的對象是“不可接受風險”。那些從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要求以及組織方針角度衡量,超出組織所能忍受水平的風險是控制的重點。
3、OHSAS18001 更強調人的意識與勝任。危險因素的構成很大程度上是“人失誤”造成的,人不但要非常明確地意識到風險所在,還應始終保持一種正常心態,能夠排除可能的心理生理因素所造成的操作失誤。
4、OHSAS18001 提出了對設備設施安全要求。危險因素的另一個組成是“能量、有害物質失控”和“設備故障”,這是在建立體系時必須予以考慮的。
5、OHSAS18001 更強調溝通與咨詢。和培訓一樣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咨詢、交流,才能實現“避免失誤——失誤情況下無害化——事故狀態下減少損失”的處理原則。
在實際操作中,在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應該著重理解以下要點:
1、識別危險因素和評價風險
事故的產生因素眾多,我們可以簡單地從以下途徑中了解:
別時,應確定典型過程/活動/服務,從中判斷出那些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心理生理的、行為性的及其他危險因素,明確危險因素可能產生的風險。
應該說,不同行業的組織在長期生產過程中,為確保生產處于安全有序的狀態,都形成了一些慣例或模式用來實現本行業的安全衛生因素的識別評價等管理方法。在OHSAS18001標準里,從系統的角度指出了一個原則的方法來進行危險因素的識別和風險評價。標準中明確指出,這個方法要適合組織的具體規模、工藝情況;與組織的實際操作慣例、現有風險控制能力相適應;應能為對設備、培訓的要求和確定運行控制的改進以及建立合適的監控方法提供依據。這是在建立OHSAS18001體系時必須優先考慮的,只有綜合考慮組織的管理、工藝、操作、設備、人員培訓、監控等多方面要素的水平,采用科學的識別評價方法,才能確定出準確的“不可接受風險”,為控制消除避免其發生事故打下良好的基礎。
2、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要求
OHSAS18001標準里,在條款安全衛生方針(4、2),法律與其他要求(4、3、2),目標(4、3、3)以及績效測量與監測(4、5、1)中都明確提出了法律法規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建立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時,必須明確適用于組織的安全衛生法律法規體系。我們國家目前的法律體系如下:
1)憲法中有關勞動保護的基本內容、刑法中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刑事責任的規定
2)勞動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3)勞動保護專項法(特定生產領域、特定保護對象)
4)勞動保護相關法(社會生活領域中有關勞動保護的規定)
5)勞動保護的國家及地方性的行政法規、規章、標準等
6)國際公約(我國加入了四項國際公約)及其他要求
3、信息咨詢和交流
員工參與咨詢或交流的內容應包括:用來進行風險管理的方針、程序的制定和評審,影響工作場所安全衛生狀況的變化所在,安全衛生事務代表和管理者代表人選及范圍。
4、運行控制
除了與不可接受風險有關的運行與活動應得到有效控制外,標準中還明確,為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風險,在以下過程應建立并保持作業程序:有關工作區的設計,加工,安裝,機械設備,操作程式和工作組織(安全方面)以及它們的規定對人員能力的適應情況。
5、測量和監測
根據標準的規定,采用定量或定性的監測應與組織的需要相適應;組織應主動進行組織表現與管理方案、操作標準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符合性監測;對事故、事件、職業病等其他不良情況進行被動的/反應性的監測。
以上所列為ISO14001認證企業在進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建立時所必須考慮與注意的,也是兼容體系的關鍵所在。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企業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應選擇合適的方法去滿足標準的要求和達到企業的安全衛生方針目標,這樣才能建立有效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持續改進職業安全衛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