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中,電信工業已經開發和實施了一套標準化的質量要求棗TL9000。TL9000借鑒了汽車工業環節的標準和航空工業環節的AS9000標準的經驗,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它要求已注冊的電信公司向位于德克薩思州的達拉斯大學的中心數據庫系統提供一套標準。 ----TL9000模式1中,硬件、軟件和服務質量標準的開發是其重要的特征,不僅包含了ISO9001的全部要求,同時還針對電信行業提出了自己的額外質量要求。在ISO9000工業標準化領域中,TL9000質量系統要求是獨一無二的,此系統要求企業提供標準數據以獲取和保留注冊資格,TL9000電信行業質量系統規定了其對硬件、軟件和服務等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運輸、安裝活動維護過程的特殊要求。 ----TL9000的增值特色之一是此標準規定了對質量系統實施的結果的評估方法和的度量方法的有效執行標準度量,從手持無線設備到復雜的交換系統,到基于全球通訊網站設施的個人產品和服務的可靠性和質量表現要求標準部分。 ----與其它所有工作組和委員會一樣,TL9000制度工作組是為電信服務供方和供方合作而設計的。這種組合式實踐允許關鍵標準在極短的時間內得以形成,TL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選擇原則有幾個指導方針,為了在更高的標準上達成一致,標準工作組采用了“目標椢侍鈼標準的方法,其選擇的目標包括:
減少采購方的花費
減少供應方的花費
增加顧客的滿意/信任
改進工藝質量,增加可預測性
提高服務商放行產品質量
----TL9000的標準工作組想盡量使標準簡單化,于是就只關注幾個關鍵點,使大量的標準適用于所有度量的宗旨是在電信工業放棄水平對比法的應用,工作組的目標是選用的標準必須對顧客有利(如可測性和水平對比性),還要與供貨方有關。作為供貨方的決策參考,供貨方內部標準子系列與顧客和供應方的準則要求不同的重合之處。 ----通過對最終顧客和設施的指導和校正,這些標準必須與顧客的質量概念相關,還需要包括對顧客的不當行為造成的開支和勞動進行估算。
要求的標準
----目前使用版本的TL9000質量體現標準手冊的第四節棗1999年6月第二版發行的補充標準適用于評審方面。在起草這些標準時,14個準則類型中有29種獨立的測量方法被考慮作為TL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結論。那么,已經獲得表決的標準包括:
所有問題報告
全部定期反映
系統停產期制度
棗全部體現停產期;棗全部體系停產頻率;棗供貨方供應體系停工期; ----供貨方供應停產頻率;
利潤率
----早期利潤率;棗第一年利潤率;棗長期利潤率;
軟件更新質量(SWU)。
TL9000產品類型
----供貨方注冊的特定產品類型(或供貨方欲注冊的特定產品類型),從一種到所有的(能提供生產的)產品。例如,IP路由器標準可以從上面的1到5的標準得到。而調制解調器可從上面的1、4和5標準得到。對于軟件產品的供方來說,其標準則源于最近發布的三條準則。而且,對于某種必要的產品來說,TL9000產品類型種包含了標準正常化平臺。(如,DSO等價于24DSOs,OC-3等價于2016DSOs)
數據庫
----在TL9000體系中,許多標準都有一項RQMS可供選擇(如,體系停工期)。RQMS(電信體系的可靠性和)是由Bellcore作為GR-929-CORE提出的廣泛應用于通信工業的一種通用要求文件。這樣,以TL9000體系或RQMS的形式,多項標準的QuEST論壇成員可以匯報數據。這兩種標準庫不可正;煸谝黄。這兩種包含由標準庫體系的標準組,隨著QuEST論壇成員顧客或某供貨方的所有顧客的供貨方類型的進一步分化,因而,在一個給定發產品類型里,每項標準都可由四種施用范圍的形式表述。然而,每項提交注冊的范圍只有一種。
標準實施
----TL9000標準實施工作委員會負責TL9000資料庫提供規范,同時,支持TL9000資料庫的生成和維護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TL9000標準庫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保證提交的TL9000標準資料的保密、安全和可靠。為此專門挑選出一位TL9000標準管理者(獨立于QuEST論壇);即德克薩思州的達拉斯大學。 ----標準實施工作委員會于1999年3月25日批準QuEST論壇為庫1.0版體系的功能性規范,這項要求規范包含三個基本范疇(1)任何個人都不能使提交的標準資料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受到損害。(2)從提交者通過分析法提交資料到可比較資料的郵寄的整個過程中,必須確保資料完好無損。(3)提交人的資料提交的一般費用應力求最小。
實施TL9000有利于:服務提供商和供貨方
----論壇努力開發合理的基于行為的標準的驅動力是所有相關方的成本降低。通過協同努力并運用常見的質量標準系列和要求,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將確保服務提供者能夠:
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可靠性
降低成本
更好地滿足顧客要求
引進新技術,增加新供方
有效地管理供方報告卡過程
滿足全球要求
----除了上述的互利外,供方還可一從以下幾項中得到利益:
將許多不同的質量要求統一為一項標準化要求;
為確定工業基準點;
改進顧客和供方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