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
在從事多年的咨詢工作中,發現很多的企業當中,都存在幾個現象就是: 一、主要需要的質量文件基本具備,并已經寫在記錄紙上或者掛在墻上。看似大張旗鼓,卻未實實在在,都比較少人過問運轉情況,也未有總結實施效果。有的領導雖然在質量手冊上簽了批準令,卻不知道本廠的質量方針是什么。 二、有的企業好不容易拼湊出一本質量手冊,只為應付上級領導機關視察。事后便置之不理?。 三、舊調重彈。少數企業用過去實際也未認真執行的質量管理框架,貼上已貫ISO9000系列標準的標簽便大功告成。 四、有些企業請外單位專家代筆或襲用同行業企業的質量文件套在自己的管理中,既未與本廠實際結合,又未很好消化,還打著先進技術引進。 原因: 有不少單位主要領導,未真正理解實施ISO9000系列標準的必要性和適用性,只是因為大勢所趨,上級主管要求貫徹,無奈何為貫標而貫標,因而主動性、積極性較差。貫標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成效。 解決途徑: 歐共體、北美、澳大利亞、日本等都提出了進入這些地區的商品,必須取得ISO9000認證的證書。最近,俄羅斯和印度也提出了類似要求。我國在發展外向型經濟過程中,決不可忽視這個重要動向。例如我國南星玻璃公司的特種玻璃在銷往澳大利亞時,對方就要求必須取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否則不予訂貨。 此外,我國企業目前的管理水平較低,貫徹實施ISO9000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使人的行為規范和企業的管理運行處于一種嚴格的控制狀態,對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無疑是十分有益的。正象美國的一些大企業家們所說:為達到ISO9000要求而投資,即使是巨額投資也是非常值得的。用香港電腦產品亞太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偉國先生的話說:西歐的大多數廠家提出買方企業的質量體系要獲得ISO9000認證證書,這令亞太地區甚至北美地區的國家不能不予以足夠的重視。 歐洲是世界的一個主要電子、電腦產品市場,這一市場的壓力對我們來講,不可謂不大。因此,我們意識到ISO9000非搞不可,而且要快。這也應該成為我國企業家們的共識。要想貫徹好ISO9000族標準,企業的決策領導曾必須做到:積極學習和了解ISO9000族標準的主要內容;參與實施計劃的制定,合理安排好資源;充分發動群眾;對各執行部門的有關人員提供時間、資金、設備、工具等物資方面的保證;還應該定時進行檢查、督促,掌握運轉執行情況,并對實施效果及時加以總結。 問題之二:質量管理與標準化分割--事倍功半 現象: 1、只準質量管理人員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GB/T19000(ISO9000)宣貫培訓班,標準化人員卻無權參加。 2、把質量體系與企業標準體系對立起來,認為企業只要有質量體系即可,企業標準體系僅適用于標準化部門。 3、質量管理部門排斥標準化部門參與貫標,認為推行ISO9000是質量部門主管,與標準化部門無關。 4、有些企業的支撐性文件中,竟然沒有各類標準文本,把程序性文件理解為只是本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 原因: 解決途徑: 企業標準體系與質量體系是企業中相輔相成的兩大體系。作為質量管理依據的ISO9000標準是企業標準體系中的組成部分,而質量體系的基礎和支柱則是企業標準體系中的各類標準。這二者之間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存在的是相互依從,千絲萬縷的血肉聯系。從企業的根本利益出發,個別部門少些本位主義,估計是不難做到的。 建議企業在組織落實、學習培訓、制訂計劃、質量方針、編制質量文件及實施運轉過程中,都應組織標準化人員參加,充分發揮標準化的作用,即可變事倍功半為事半功倍。北京迅達電梯廠即是由標準化部門負責編制質量文件,并協助質量部門實施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轉,使該廠在一年的時間內就 取得了英國勞氏船級社的ISO9000認證。 問題之三:頭重腳輕--支撐性文件嚴重不足 現象: 2、 只有部分程序文件,大多為各種規章制度,連技術性程序文件都很缺乏。 3、 認為標準不是支撐性文件,因而質量文件中無任何配套標準。 4、 支撐性文件質量低劣,不符合上級文件規定。有些企業標準已過時失效,與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要求不相適應。各種文件之間不統一,不協調之處比比皆是。 解決途徑: 企業標準體系表實質上也是支撐性文件的一種。這些文件是質量體系正常運轉的依據,也是評審的必備文件,應由各要素歸口負責的單位提供,并由具有一定技術水平,質量管理經驗豐富的專人負責匯總、管理、進行統一協調,并核對質量環各階段和相對應有關體系要素實施過程中,支撐性文件的完整性。 問題之四:照貓畫虎--質量手冊無行業特色 現象: 2、 用其它企業現成的質量手冊稍加改動即作為本單位的質量手冊。甚至本單位根本不存在的機構和活動也編了進去。 3、 內容千篇一律,原則性條款多,具體結合本廠實際的內容少,體現不出行業特色。如特殊工序未具體化等。 4、 和程序性文件結合不密切。 原因: 解決途徑: 一些企業在實行質量管理體系還存在個別問題: 對質量目標的制定不完全,缺乏操控性。反映在質量目標的建立過于形式和簡單,沒有定到點子上,操控性不強,沒有提升空間;基礎工作欠缺,反映在基礎臺帳不全或不規范,難以提供準確、有效的數據,更談不上利用適宜的統計技術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不能給管理者提供能發現問題和改進機會的有參考價值的科學管理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