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式 |
名稱 |
火災危險 |
處置方法 |
- |
壓縮空氣 |
與易燃氣體、油脂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危險,受熱時 瓶內壓增大,有爆炸危險有助燃性 |
切斷氣流,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
H2SO4 |
硫酸 |
遇水大量放熱,可發生沸濺。與易燃 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 s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遇電石、高氯酸鹽、雷酸鹽、硝酸鹽 、苦味酸鹽、金屬粉木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燃燒。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吸水性。 |
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耐 酸堿消防服。滅火劑: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沖擊物品,以免遇水會放出大量熱量發生噴濺而灼傷皮膚。 |
|
潤滑油 |
遇明火、高熱 可燃。 |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 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 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H3PO4 |
磷 酸 |
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熱分解產生劇毒的氧化磷煙氣。具有腐蝕性。 |
用霧狀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用大量水滅火。 |
|
皂化液 |
遇明火、高熱可燃。 |
消防 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 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用水噴射逸出液體,使其稀釋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霧狀水 保護消防人員。滅火劑:水、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HCL |
鹽酸 |
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氰化物能產 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堿發生中合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
消防人員必須佩戴氧氣 呼吸器、穿全身防護服。用堿性物質如碳酸氫鈉、碳酸鈉、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撲救。 |
|
環氧樹脂 |
易燃,遇明火、高熱能燃燒。受 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當達到一定濃度時, 遇火星會發生爆炸 |
噴水 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
CaO |
氧化鈣 |
與酸類物質能發生劇烈反應。具有較 強的腐蝕性。 |
采用干粉、二氧化碳、干砂滅火。 |
NaOH |
氫氧化鈉 |
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并放熱。遇潮時對鋁、鋅和錫有腐蝕 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 |
用水、砂上撲救,但須防止物品遇水產生飛濺,造成灼傷。 |
|
環氧樹脂 |
易燃,遇明 火、高熱能燃燒。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當達到一定濃度時, 遇火星會發生爆炸 |
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
|
鈦白粉 |
未有特殊的燃 燒爆炸特性。 |
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
CaO |
氧化鈣 |
與酸類物質能發生劇烈反應。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
采用干粉、二氧化碳、干砂滅火。 |
O2 |
氧氣 |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數活性 物質。與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
用水保持容器冷卻,以防受熱爆炸,急劇助 長火勢。迅速切斷氣源,用水噴淋保護切斷氣源的人員,然后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
C2H2 |
乙炔氣 |
極易燃燒爆炸。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猛烈反應。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能與銅、銀、汞等的 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質。 |
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 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
Na2CO3 |
無水碳酸鈉(純堿 |
具有腐蝕性。未有特殊的燃燒爆炸特性。 |
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耐酸堿消防服。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
|
柴油 |
遇明火、高熱或與 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
消防人員須佩戴 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 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