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性比企業一般的首件檢驗更強
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AS9100中首件檢驗的系統性:
1、首批生產件的定義
根據計劃的過程生產出來的首批產品(一個或多個),該過 程是為將來生產相同產品而設計的。原型機零件或用不同于正常生產過程的方法生產出的產品不應考慮為首批生產件。
有些企業的首件是在技術部門完成的,比如由訓練有素的工 程師、使用有別于正常車間的設備生產出來的,這些都不能作為首件來對待。
2、重新首件檢驗的時機
- ♀影響零件配合、形狀或功能的設計更改;
- ♀可能潛在的影響零件配合、形狀或功能的制造源、過程 、檢驗方法、制造場所、工裝或材料方面的更改;
- ♀可能潛在的影響配合、形狀或功能的數據程序的更 改或傳輸到另一介質;
- ♀可能對制造過程造成有害影響的自然或人為事件;
- ♀停產2年或按顧客規定。
有些企 業規定4M(人、設備、方法、材料)變動時需要進行首件檢驗,但不夠全面,同時也過于死板而可能做不到 ,例如組裝生產線的一個員工是新人,就需要進行首件檢驗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這需要評估該新來的員工是否會有可能對制造過 程產生有害的影響。
3、首件檢驗和部分首件檢驗
對于現行的技術狀態與先前批準的技術狀態之間的不同部分 ,可通過部分的進行首件檢驗來滿足首件檢驗要求。但需要在報告中注明經過批準的技術狀態。
當發生工程更改后,可能只需要進行局部的首件檢驗,但很多企業并沒有保留這樣的報告。
4、首件檢驗不合格時應在實施糾正措施后重新進行首件檢 驗。
這一條大多企業已經做到。
二 、操作性更強
1、部件、零件與過程
部件是組裝后提交顧客的最終產品,零件可能是最終產品, 也可能是部件的一個組成部分。
首件檢驗需要對最終產品進 行,也需要對零件進行首件檢驗,也可能需要對零件生產過程中的特殊過程進行檢驗。
2、首件檢驗報告
包括三大部分:
- ♀產 品的組成。需要列明圖樣編號、版本等;
- ♀對原材料、規范和特殊過程、功能的試驗結果。需要列明每 個原材料名稱、規格和原材料合格證明文件,列明特殊過程的名稱、規范要求,列明功能測試的項目、規范號、功能測試的報告編號 。
- ♀對零件、部件的測試和評價結果。列明每個特性的測量結果,并得出判斷結論。
-
3、數據記錄
圖紙和規范上標注的特性必須使用唯一性的編號表示,這樣 可以保證記錄上的數據與圖樣保持一致;
計量型數據不可以 寫合格、不合格,需要明確具體的數據
企業一般的做法:
(1)首件檢驗記錄中最終產品的檢驗結果與半成品、零件 和原材料沒有建立一致的關系。例如因為批次管理問題,在最終首件檢驗報告中對應不到原材料的批號,也就不能對應原材料的驗證 文件。
(2)記錄的數據不規范。對計量型數據,有許多人 會記錄為“合格”、“不合格”,這反映不出偏差的程度;圖樣上哪些數據需要測量,哪些不需要測量,檢驗 人員往往不清楚。 |